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乃平
机构地区:[1]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4期127-130,共4页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 金:安徽省教育教学工程质量项目"综合改革试点(音乐学)"[2013zy035];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田野调查的安徽淮北梆子音乐文化研究"[ahsky2015d134]阶段性成果
摘 要:阎肃被称作“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1],“时代楷模”。[2]如何理解阎肃所取得的成绩,如何像乔羽在1990年代中期所说的“对中国的歌词成就进行理论总结,从美学角度进行探讨”,[3]就成为我们当下需要做的事情。我们细细温习阎肃的作品可以发现,其作品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脍炙人口,其原因是阎肃所创作的歌诗[4]具有典型的风雅特征,风者,指其来自群众、来自田野;雅者,言其品质正直,思绪雅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