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强玉 孙立明[2] 孙立虹[3] 梁玉磊[3] 李新华[3]
机构地区:[1]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2]邯郸市中心血站门诊部,河北邯郸056001 [3]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00
出 处:《四川中医》2016年第7期184-186,共3页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2009007);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2012003)
摘 要:目的:观察隔物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前后患者双侧肾俞、次髎、公孙穴电阻值及电阻失衡率的变化,以探讨胞宫相关经脉腧穴电阻失衡现象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及隔物灸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相关经脉腧穴电阻的影响。方法:以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隔物灸组,采用隔盐灸神阙穴和隔姜灸关元穴的治疗方法;对照组56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并设30例正常女性为正常组。观察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双侧肾俞、次髎、公孙穴电阻值及电阻失衡率变化,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正常组双侧肾俞、次髎、公孙穴电阻值及电阻失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双侧肾俞、次髎、公孙穴电阻值及电阻失衡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并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肾俞、次髎、公孙、穴位电阻值升高,且双侧肾俞、次髎、公孙穴电阻失衡现象较正常女性明显,而隔物灸法可明显降低电阻值,并同时改善其电阻失衡现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8.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