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自主性”问题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友峰[1,2]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2]温州大学美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出  处:《文学评论》2016年第4期157-164,共8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与媒介的互动共生关系研究"(13AZW002)阶段性成果

摘  要:媒介在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推动百年中国文学自主性发生改变的内在驱动力。机械印刷媒介的兴起促成了晚清时期文学报刊的繁荣,稿酬制度的确立诞生了独立的作家群,标志着中国文学"自主性"的确立。新时期以来,文学刊物的繁荣、文学审美特征论的挖掘,使中国当代自主性文学场得以建构。中国当代自主性文学场是以"审美"为原则建构的,与现代文学"非审美"的社会性文学有所区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电子技术改变了文学场的内部结构,中国当代自主性文学场走向了裂变。

关 键 词:印刷媒介 电子媒介 文学自主性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