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德英[1] 徐锴[1] 袁继存[1] 程存刚[1] 闫帅[1]
机构地区:[1]农业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
出 处:《中国南方果树》2016年第4期114-119,共6页South China Fruits
基 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辽宁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栽培技术研究岗位项目(LNGSCYTX-15-5)资助
摘 要:以18年生早酥梨园为试材,连续3年开展了玉米秸秆覆盖、黑色地膜覆盖、玉米秸秆+地膜覆盖、玉米秸秆+生物菌肥覆盖和清耕试验,研究5种树盘覆盖方式对丘陵山地早酥梨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TOC含量增幅最大的是0-30cm土层,效果最明显是玉米秸秆+菌肥覆盖处理,TOC含量比清耕(对照)增加了64.7%。年生长周期内,土壤TOC含量呈现先稳定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添加秸秆有机物的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TOC含量,玉米秸秆+菌肥覆盖TOC含量增幅最大,比清耕增加了11.0%。随着覆盖年限的增长,添加秸秆有机物覆盖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玉米秸秆+生物菌肥覆盖增幅最大,其次为玉米秸秆覆盖和玉米秸秆+黑色地膜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及其所占TOC比例。在实际应用中,玉米秸秆+生物菌肥覆盖可用于以培肥为主要目的的覆盖栽培,玉米秸秆+黑色地膜覆盖可用于以增温效应为主要目的的覆盖栽培,覆盖材料应本着就地取材原则,以实现农业废弃物利用和果树提质增效的双重效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9.23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