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3129 [2]东莞市厚街医院 [3]东莞市常平医院
出 处:《中国卫生统计》2016年第4期631-635,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
摘 要:目的了解2010-2014年东莞市居民主要死因及对寿命损失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0-2014年东莞市居民粗死亡率为127.9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2.91/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不明疾病。平均期望寿命为82.93岁,对居民期望寿命的损失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较为严重,去除这3种死因居民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9.67、1.83和1.17岁。全死因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659618人年,标化PYLL为878026人年,减寿率(PYLL‰)为16.39‰,标化PYLL‰为21.82‰。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为541803年,标化WYPLL为714238年,工作损失率(WYPLL‰)为13.46‰,标化WYPLL‰为17.75‰。前3位标化PYLL‰为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前3位标化WYPLL‰为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和围生期疾病。结论慢性病和损伤中毒是危害东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今后我市防病工作的重点。同时,应加强孕期检查和围生期保健,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居民期望寿命。
关 键 词:主要死因 死亡率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减寿年数 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分 类 号:R195.3[医药卫生—卫生统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