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鑫[1] 孙桂芹[1] 周强[1] 李兵[1] 李爱军[1] 陈宁[1]
出 处:《河北医药》2016年第15期2296-2298,共3页Hebei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浆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含量水平的变化,以及褪黑素的影响,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选取126只成年健康SD(Sprague Dawley)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组、治疗组,染毒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20%百草枯溶液25 mg/kg,腹腔内一次性注射。治疗组大鼠腹腔内每天1次注射褪黑素10 mg/kg,对照组和染毒组大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腹腔内注射。于1、3、7、14、21、28、35 d留取尿液,用免疫比浊法测3组24 h尿蛋白定量;每组各取6只,乙醚麻醉下,由腹主动脉采血,观察比较血浆中NF-κB、IL-8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血浆NF-κB水平在1 d时显著升高,3 d达到高峰,各时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染毒组IL-8水平从1 d开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1-3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F-κB水平较染毒组降低,各时间段与染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L-8水平明显受到了抑制,与染毒组比较,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2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35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IL-8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浆中的含量发生改变,它们可能参与了百草枯导致肾脏损伤的过程;应用褪黑素治疗,改变了血浆中NF-κB、IL-8含量的变化,可能与褪黑素较强的抗氧化、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