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孔陆泉[1]
机构地区:[1]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 处:《人文杂志》2016年第8期21-27,共7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收入分配机制研究"(12YJA71006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民享型收入分配机制研究"(2013ZDAXM003)
摘 要:段忠桥先生在《从分配正义看收入差距问题》一文中指出,马、恩论著中的正义只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并进而得出资本主义剥削不正义,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也存在不正义的结论。笔者认为,正义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是辩证对立统一关系。马、恩的分配正义要求,并非体现在其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谴责上,而是要求消除"劳动同自己的实现条件的分离"这种不公平,在生产条件的分配这个根本问题上,为分配正义奠定基础。按劳分配因劳动能力和家庭负担不等而造成实际收入不平等的弊病,不能看成分配的不正义,它并没有违反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平等原则,也没有违反段先生"给每个人以其应得"的正义标准,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正义性。其弊病也只能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逐渐消除。我国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过大,恰恰不是因按劳分配弊病所致,而是不完全具备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实现条件,以及违背按劳分配原则所带来的。
分 类 号:F014.42[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