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核心问题与改革路径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倍倍[1]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  处:《法学》2016年第8期92-99,共8页Law Science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刑事裁判可接受性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资助项目任务批件号:留金法[2015]5046号)

摘  要: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运行中虽然出现了种种问题,但"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等常见概括背后的过度"标签化"倾向,导致了对陪审问题的解读通常流于表面。在实证研究中,以法庭问话认定"陪而不审",以发表异议及比例判断"合而不议",在社会测量方法上存在着误区。因为未能发现问题的核心,所以立基于此的应对之策也多限于选任外围或局部探讨,难有实质性突破。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应以确定陪审案件范围为主导方向,归纳总结出一定的理论模型并交给实践去检验。

关 键 词:标签化 社会测量方法 陪审案件 标准 类型 

分 类 号:D926.2[政治法律—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