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后:废墟、纪念地与文化景观视觉化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辉[1]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8期17-22,共6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016SZYQN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藏彝走廊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经验的人类学研究"(13XSH030)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80至90年代,地震、战争、冲突等灾难类主题纪念物的建造与研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关乎对灾难的理解和死亡的感知。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是具有废墟、遗址、纪念地、博物馆和墓地多维特征的复合体地点,在差异空间内表现出死与生、铭记与忘却、集体与个体、神圣与亵渎之间对立、抵消且彼此依存的关系,通过视觉化与物质化勾勒出北川可见与可感知的现实和象征性文化景观。

关 键 词:异托邦 视觉化 文化景观建构 

分 类 号:C958[社会学—民族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