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付川[1] 朱佳琦[2] 白皓天[1] 王宇[3] 白云深[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脊柱外科,130041 [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 [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出 处:《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6年第2期163-167,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1203152)
摘 要:利用微载体生物反应器获得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一直是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微载体技术较传统平面细胞培养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如在短期内能够提高细胞生长数量,简化了以往复杂繁琐的培养过程,大大节省了空间和人力,并且能为细胞生长提供一个更适宜的微环境。近年来,细胞微载体无论在材料种类、制备技术及生物医学应用等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除了细胞扩增功能,生物降解微载体还可作为生物支架及药物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将具有生物降解能力的微载体作为细胞和药物的运载工具将其输送至体内,为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途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创伤修复治疗的研究中。本文就微载体材料、微载体的结构及改性、微载体技术在临床机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 键 词:微载体技术 损伤修复 应用 机体 细胞生长数量 生物降解能力 种子细胞 组织工程
分 类 号:R318.08[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