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预防新途径——以犯罪心理为切入点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燮蛟[1] 张怡静[1] 

机构地区:[1]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出  处:《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5期73-76,共4页Academic Forum of Nandu: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2015年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荐项目"网络犯罪受害者法律服务平台";项目编号:1230004324

摘  要:网络犯罪心理具有普通犯罪心理的共性,又具有网络犯罪所具有的特性,包括自我实现、猎奇、贪图财利、报复泄愤、政治目的和侥幸等六大心理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文化环境、网络环境等都是此种心理因素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构建网络犯罪心理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元角色的共同参与:第一,国家首先要构建其良好的网络犯罪预防的环境基础;第二,社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和文明环境的形成;第三,学校、家庭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第四,个人要加强对自我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网络犯罪预防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全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相信终会迎来文明、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关 键 词:网络犯罪心理 网络犯罪 预防 多元角色 系统工程 

分 类 号:D917.2[哲学宗教—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