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过程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以灾害记忆为中心  被引量:1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晓葵[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上海200241

出  处:《河北学刊》2016年第5期161-166,共6页Hebei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灾害记忆传承的跨文化比较研究>(14ASH015)系列成果之一

摘  要:一、前言通常意义的"灾后重建",系指在灾害发生后灾民和灾区的生产生活恢复到接近灾前的状态。比如在中国,这个过程通常是三年到五年后灾民搬入新建的安置房,生产和生活秩序基本确定之后,就宣告完成。但是,本文讨论的是一个"长时段"的灾后,这个时间可能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因为大量调查和研究都表明,巨大灾难发生后,在生活、工作秩序以及社会组织的重建完成之后,遗留下来的心理的和文化的创伤往往会变成一种文化记忆沉淀于地域社会的基层。

关 键 词:地域社会 文化记忆 灾害学 唐山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 工作秩序 生活秩序 地震台 唐山抗震纪念碑 口头传承 

分 类 号:D632.5[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