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苏丹丹[1] 刘银萍[1] 

机构地区:[1]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眼科,安徽芜湖241000

出  处:《泸州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388-390,共3页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摘  要: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对机体发育、分化、代谢、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用于抗炎和免疫治疗,甚至作为某些疾病的首选药物。长时间全身、局部应用GC可以发挥抗炎﹑免疫等有益作用,但是同时也带来巨大副作用,晶状体后囊下混浊(posterior subcapsularopacities,PSO)是其在眼科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称为GC性白内障(glucocorticoidinduced cataract,GIC)。Black等早在1960年就已发现GC与白内障发生的关系。大量临床资料及实验研究显示GC可引起白内障,现已提出不少有关GC引起白内障发病的机制和学说,但是任何一种学说都无法全面解释GIC的发病机制。本文就GIC的相关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关 键 词: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 后囊下混浊 晶体上皮细胞 

分 类 号:R776.1[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