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2]武警后勤学院,中国武警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出 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年第8期859-862,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摘 要: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全世界青壮年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美国每年新增超过170万例TBI患者,其中275 000例需住院治疗,死亡患者超过52 000例[1].我国TBI数据库显示,重型TBI患者的病死率为21.8%,重度致残率达49.9%[2].目前,TBI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然而,TBI受伤机制错综复杂,被称为“人体最复杂器官中最复杂的疾病”[3].显而易见,仅仅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是远远不够的.学者们致力于寻找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TBI分子标志物,以期能反映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本文就近年来TBI相关血浆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