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墨鳖)人工养殖技术总结及形态学特征描述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君[1] 余鹏[1] 沈保平 宋新欢 毕志华 陈露[1] 刘烜[1] 万全[1] 

机构地区:[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2]安徽省长江水生动物保护中心,安徽芜湖241000

出  处:《水产养殖》2016年第9期45-47,共3页Journal of Aquaculture

摘  要: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是一种名特水产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华鳖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其养殖技术也在全国各地得到快速的发展,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种群和名称,如“太湖鳖”“日本鳖”“江南梅花鳖”“平南墨底鳖”等。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也是龟鳖的主要产地,在安徽长江沿岸的中华鳖种群中经常能够发现腹部呈墨黑色的中华鳖,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墨鳖”,在芜湖市及周边分布较多。

关 键 词:中华鳖 人工养殖技术 地方种群 龟鳖 长江沿岸 稚鳖 亲鳖 幼鳖 平南 成鳖养殖 

分 类 号:S966.5[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