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2]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3]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8期94-98,共5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语言景观视角下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地方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416011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4117112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5ZDB118
摘 要:社会学研究跨国婚姻生活中外籍配偶在当地社会的融入问题;而人文地理学也开始探讨外籍配偶在东道主社区中的空间分隔和排斥,这些研究均隐含单向的文化适应现象。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阳朔跨国婚姻的外籍配偶与东道主社区间存在一种双向的文化适应。本文借鉴相互文化适应模型分析阳朔跨国婚姻外籍配偶与东道主社区的文化适应策略,从家庭生活、社交生活和工作环境等3方面进行分析,获得结论:(1)阳朔跨国婚姻外籍配偶与东道主社区居民间的文化适应是双向的整合的文化适应策略。(2)旅游作为一种族群飞地令外籍配偶的族群性得以维持,其首要原因是阳朔主客关系融洽,其次是少数族群的族群性适应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需求,形成旅游目的地独特的形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