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湖北430073
出 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86-89,共4页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恩格斯经济思想再研究"(16BJL004)
摘 要:"市民社会理论"在黑格尔的哲学中特别是他的《法哲学原理》中不仅占据了重要的理论地位,进而承载着它独特的历史使命,同时,它还逻辑地承担了展示黑格尔关于"人类社会结构理论"的任务。被迫退出《莱茵报》的青年马克思为了解决其理论与现实中的"苦恼",选择并开始了对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批判性研究。正是在这一研究和批判过程中,马克思不仅解决了自己的"苦恼",而且实现了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性超越,开启了创立唯物史观之门。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进而思考马克思的这一批判给予我们的启示,并借以加深我们对于"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