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zhouchuan huang liangshu wang mingjie xu zhifeng ding yan wu pan wang ning mi dayong yu hua li 曹旭(译)[2] 韩青(译)[2] 黄周传(校)[2] 吴何珍(复校)[3]
机构地区:[1]不详 [2]南京大学 [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 处:《世界地震译丛》2016年第5期443-456,共14页Translated World Seismology
摘 要:利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地区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站(C h in A ra y )一期3 0 0 多个宽频带流动台站记录到的X K S 波形(包括SKS,S K K S, PKS)进行了 S 波分裂分析.X K S 分裂结果最主要的特征是快波偏振方向(φ) 在26-27°N 附近,从北部的近N -S 向突变为南部的近E-W 向.研究区西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附近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岩石层左旋剪切变形下发育的各向异性.26°N 以南地区,快波分裂方向以E-W 向为主,与中上地壳最大张应力的方向一致,表明云南地区整个岩石层都可能处于纯剪切变形环境.但是该区岩石层厚度不足80k m ,产生的X K S 分裂快慢波时差(〈0.7s)仅能解释部分观测值(0.9-1.5s) .因此,软流层中的各向异性对于该地区的S 波分裂结果(快波偏振方向为N W -S E 和近E-W 向)可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N W - S E 向快波偏振方向可能反映了缅甸块体的俯冲及其随后撤退引起的上地幔流动造成的各向异性.另一方面,伴随着高原构造演化发生的从青藏高原向中国东部的软流层物质流动,以及由于绝对板块运动造成的软流层顶部的剪切作用,将产生快波方向为近E-W 向的各向异性.本研究结果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不同深度的变形特征及其差异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尤其在研究青藏高原的构造抬升及其向东南缘的扩展方面产生了新的认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2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