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上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次论争--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源头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靳书君[1,2] 

机构地区:[1]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出  处:《兰州学刊》2016年第9期174-180,共7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术语中国化的渊流与考证”(项目编号:12BKS001);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培育基金“列宁晚期治国理政思想研究”(项目编号:ZD2015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俄国国内围绕列宁晚期新经济政策,先后掀起了三次集中论争。20世纪20年代布尔什维克党内论争,论争焦点是市场关系属于"常态/非常态"问题;六七十年代由柯西金新经济体制开始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讨论,曾在学术上把市场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但终因政治体制僵化无法付诸实践,论争焦点是"姓社/不姓社"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导致苏联解体后,学界将列宁新经济政策纳入俄国现代化,特别是市场化道路重新审视,由于指导思想多元化,出现了"有功/没有功"的论争。贯穿三次论争的主线是国家与市场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上,国家与市场关系问题真正求得答案,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完成的,列宁新经济政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源头。

关 键 词:俄国史 列宁 新经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分 类 号:A82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