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靳书君[1,2]
机构地区:[1]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出 处:《兰州学刊》2016年第9期174-180,共7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术语中国化的渊流与考证”(项目编号:12BKS001);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培育基金“列宁晚期治国理政思想研究”(项目编号:ZD2015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俄国国内围绕列宁晚期新经济政策,先后掀起了三次集中论争。20世纪20年代布尔什维克党内论争,论争焦点是市场关系属于"常态/非常态"问题;六七十年代由柯西金新经济体制开始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讨论,曾在学术上把市场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但终因政治体制僵化无法付诸实践,论争焦点是"姓社/不姓社"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导致苏联解体后,学界将列宁新经济政策纳入俄国现代化,特别是市场化道路重新审视,由于指导思想多元化,出现了"有功/没有功"的论争。贯穿三次论争的主线是国家与市场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上,国家与市场关系问题真正求得答案,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完成的,列宁新经济政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源头。
关 键 词:俄国史 列宁 新经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分 类 号:A82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