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痕迹的人身同一认定:网络犯罪的身份识别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品新[1,2] 孙玉龙[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

出  处:《法律适用》2016年第9期23-29,共7页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基  金: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网络安全的刑事法治应对"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5JJD820011

摘  要:网络犯罪过程中必然出现形形色色的电子痕迹。电子痕迹本质上是反映客体特征的信息,遵循着从"物理空间"到"单机空间"再到"网络空间"的信息转移规律。司法人员基于电子痕迹可以进行人身同一认定,逆向回溯地确定网络犯罪的主体身份。这种认定以信息转移原理、同一认定理论为指导,将结合物理、虚拟两个空间的证据信息,编织纵向、横向两个维度的同一体系。具体来说,司法人员应当构建纵向的大同一认定链条,将基于电子痕迹的小同一认定(含小种属认定)提升至终级的人身同一认定;同时,基于电子痕迹的大同一认定链条应当以横向的同一认定为支撑,确保特征信息组合的特定性。

关 键 词:电子痕迹 信息转移 同一认定 网络犯罪 

分 类 号:D918[政治法律—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