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美国迈阿密大学英语系 [2]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上海200433
出 处:《当代修辞学》2016年第5期1-9,共9页Contemporary Rhetoric
摘 要:何处寻找修辞实践?是到已经被我们已有的基准框架(frame of reference)所筛选、所影响的事实与固有表征中寻找,还是到演进过程所必需的经验、场域(空间)、甚至是空白中寻找?我们又如何发展探求方法以研究修辞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开篇的一段批评为起点,用Edward Schiappa的要质事实"(facts of essence)和"可用事实"(facts of usage)这两个定义概念为基础,并以辞道(the rhetoric of Dao)为例,提出放弃追求要质事实,加强研究可用事实和本文所称的"非用事实"(facts of nonusage)。也就是说,对于比较修辞学者而言,该询问的中心议题不再是"在(对于)其他文化中(而言)什么是修辞?",而是"其他文化使用(借助)修辞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做的和如何不做的?"本文并强调把我们的注意力投向"非用事实"以有助于打破将使用事实与非用事实对立起来的界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