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Holter监测及胎心率量化参数在产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宁[1] 陈奕[1] 范玲[1] 闫亭亭[2] 张松[2]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100026 [2]北京工业大学生物电子学及医学应用研究室,100124

出  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年第9期695-699,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产时胎儿Holter监测参数,包括胎儿心率短变异(short—term variation,STV)、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加速力(acceleration capacity,AC)的特征及其与高危因素及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且有产时完整胎儿Holter监测资料者共64例,按照是否合并高危因素(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和胎儿生长受限)分为高危组(n=37)和低危组(n=27),按照是否可疑胎儿窘迫分为可疑窘迫组(n=22)和正常组(n=42)。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产程时期STV、DC、AC值的差异。结果(1)高危组和低危组及组内不同产程间比较:潜伏期、活跃期和第二产程低危组STV分别为(8.3±3.2)、(8.8±2.9)和(10.5±3.3)ms,与高危组[分别为(8.7±2.3)、(9.5±2.9)和(10.7±2.7)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危组DC分别为(2.1±0.8)、(2.3±0.8)和(3.3±1.2)ms,与高危组[分别为(2.3±0.7)、(2.6±0.7)和(3.8±1.3)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危组AC分别为(1.9±0.8)、(2.2±0.8)和(3.2±1.3)ms,与高危组[分别为(2.1±0.7)、(2.6±0.8)和(3.6±1.2)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危组内各产程S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组STV在第二产程大于潜伏期(q=-1.288,P〈O.05);低危组和高危组DC、AC在第二产程均大于潜伏期和活跃期(P值均〈0.05)。产程中DC与AC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r=0.985,P=0.000)。(2)可疑窘迫组与正常组及组内不同产程间比较:正常组STV、DC、AC在第二产程分别为(11.1±2.4)、(3.9±1.2)和(3.7±1.2)ms,大于潜伏期f分别为(9�

关 键 词:心率 胎儿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分娩 产道 

分 类 号:R714.5[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