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云[1] 王崇树[1] 吕其君[1] 欧梦川 龚继川
机构地区:[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一科,四川南充637000 [2]中国人民解放军6905厂医院普通外科,重庆400712
出 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年第9期1064-106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摘 要:目的探讨内脏反位与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报告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2月9日收治的1例经腹腔镜手术确诊的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病例;并应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中文数据库以及Google Scholar及PubMed英文数据库以“阑尾炎/全内脏反位、阑尾炎/肠旋转不良、阑尾炎/左下腹痛和左侧阑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内脏反位与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术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排除重复及资料不全的病例文献后,共收集到157例左侧阑尾炎患者,加上本组诊治的1例共计158例。其中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120例,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38例。腹部疼痛固定部位: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以左下腹为主,占72.5%(87/120),右下腹仅占15.0%(18/120);而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左下腹、左上腹和右下腹疼痛者分别占39.5%(15/38)、23.7%(9/38)和18.4%(7/38)。 CT对肠旋转不良的发现率为81.8%(18/22),5例钡餐造影均发现肠旋转不良。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术前确断率为78.3%(94/120),而有76.3%(29/38)的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患者为术中确诊。内脏反位和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发展为阑尾周围脓肿及穿孔的比例分别为15.8%(19/120)和47.4%(18/38),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的左下腹麦氏点切口的数量显著多于肠旋转不良型组(P=0.000),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的周围严重粘连及阑尾穿孔的数量高于内脏反位(P=0.000和 P=0.001)。结论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的主要疼痛固定部位在左下腹;而肠旋转不良型则不确定且其术前诊断低,CT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手术可选左下腹麦氏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