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交班模式在产科特需病房晨间交接班中的实施与效果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钱君[1] 单春剑[1] 乔中华[1] 黄秀英[1] 卞文萍[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南京210004

出  处:《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年第10期82-83,共2页Modern Nurse

摘  要:目的探讨反交接班模式在产科特需病房展间交接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014年5月-10月采用由交班者汇报病情的传统交班模式。2014年11月~2015年4月采用由接班者汇报病情的反交班模式,具体方法:①主动查阅。接班护士提前15min到岗根据护士长弹性排班,主动查看患者信息一览表,查阅所管床位患者病历与交班卡。②至病房进行晨问护理,与患者沟通。自我介绍,初步评估与收集分管床位患者情况。③分组进行床头交接班。责任组长跟随责任护士与夜班护士进行床边交接,根据一级护理“九知道”及床旁护理查体规范,梳理出患者的首优护理问题,并拟定相关护理措施及关注重点。④集中交班。由接班责任护士汜报各自负责床位的患者的病情,运用护理程序提出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重点。⑤夜班交班护士、责任护理组长予以补充与指导。⑥护士长进行讲评。根据交班内容对病区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重点、难点进行点评。以交接班质量考核、护士病情掌握能力、护士专科知识掌握度、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交接班时间为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反交班模式后.从以上五方面进行比较,除交接班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专科知识能力的提高、交接班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的交接班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反交班模式在不延长交接班时间的基础上,通过强调责任护士“接班”,加强对分管床位的病情掌握与护理,同时也促进护理人员对护理专科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内涵,从而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 键 词:反交班模式 交接班质量 患者满意度 

分 类 号:R473.71[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