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士军 蓝风 

出  处:《妇女生活》2016年第10期4-6,共3页

摘  要:2016年3月上旬,河南某大学大二学生郑某,因无力偿还近60万元“校园贷”,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消息一出,校园贷一夜之间成为舆论热点。所谓的校园贷,是一种专门面向在校大学生的金融借贷,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分期购物,支付较低首付购买商品,余款分期偿还,有的还提供一定额度的提现;二是P2P贷款,用于大学生助学、创业或消费;三是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消费信贷,先消费再还款。当然,这些都是相对正规的校园贷,另外还有一些打着校园贷旗号的高利贷。而所有这些校园贷,都一律号称方便快捷,零抵押无风险,低利率超划算。而事实上,当客户参与其中就会发现,低利率最终会变成高利率;零抵押无风险可能会成为信誉丧失、声誉受损的高风险;而方便快捷也很可能在无力偿还欠款时面临黑社会性质的讨债而变成人生噩梦,就像郑某的最终跳楼。尽管教育部目前已联合银监会发布相关通知提示风险,但各类校园贷为吸引大学生贷款消费仍不断花样翻新,比如女大学生只需手持自己身份证拍张裸照做“抵押”就能获得贷款的所谓“裸条”,已经到了让人无语的程度。可以说,校园贷风险正危及千千万万在校大学生,以及他们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家庭。

关 键 词:在校大学生 潜在风险 成人生 校园 消费信贷 贷款消费 黑社会性质 舆论热点 

分 类 号:F832.479[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