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 [2]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0期147-152,共6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广东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培育计划特色创新项目"多媒体融合的规制变革与政策体系研究"(2014WTSCX119);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计划资助项目"基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网络内容规范与治理研究"(YQ2015120)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新传播技术的兴起以及媒介间界线的模糊,欧美国家对传统广电媒体进行管制的正当性基础——"稀缺性"、"遍及性"以及"传媒作为入侵者"等逻辑均在相当程度上被消解。同时,在市场机制以及拍卖制度下,频谱资源的性质具有了更多私有财产的意味,频谱资源作为公共物品的理论也受到了挑战。因此,在一个技术融合和传媒极大丰富且具有更多个性化色彩的世界,欧美国家过往那种基于技术特性和产业分立的差异化管制体系趋于崩溃,频谱资源本质上为何而存在,即广电媒体功能性的达成,开始成为欧美传媒管制的思考起点,而体现在传媒政策中则是"公共利益"标准作为指导原则的地位日益显著。当然,在传媒资源极大丰富的背景下,过往那种基于稀缺逻辑的公共利益标准也必须要重新定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