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宏良[1]
机构地区:[1]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出 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9期57-65,共9页Journa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基 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网络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逻辑与社会基础构建研究"(项目编号:TJKS15-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于社会政治稳定研究的视角"(项目编号:10YJC710014)的研究成果
摘 要: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构成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全新历史境遇。全球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全球化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其意识形态输出与渗透呈现出更加隐蔽、渠道多元的特点,西方国家在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中都具有相应的意识形态渗透策略。市场化的深入推进所带来的经济基础的剧烈变革给我国上层建筑诸领域带来深刻挑战,这种挑战在思想文化领域突出表现为理想主义消退、功利主义抬头、主体意识觉醒和价值多元化所带来国家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出现。网络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网络舆论的异质性、网络信息传播的深刻变革、网络新媒体的话语表达平等性特质以及网络大众文化的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使得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新的挑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4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