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均[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学评论》2016年第5期164-175,共12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有关1942—1976年间社会主义文学的遗产问题,学界争议较大。"新启蒙"论者普遍以为是"资不抵债",但就其自身逻辑而言,社会主义文学本质上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下层阶级反抗官绅暴政的双重的文化的"弱者的武器"。而在以大悲悯情怀史无前例地记述下层阶级"非人"生存真相方面,在以宏阔、深刻的视野发现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组织形态及其动态变迁方面,在创造以平等、劳动、集体为核心的"新文化"方面,社会主义文学皆有一定贡献。遗憾的是,这种"弱者的武器"的追求在建国后逐渐被政权合法性论证所侵蚀,其有关个人、社会、文化的叙事再现与创造性想象也逐渐逆转为沉重"债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