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寒[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16年第10期54-64,共11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摘 要:"五四"时期的文学史书写,从"以六经为典范"转变到"以《诗经》为典范",转变的背后,是"体用合一"的传统文学观念被言情达志的诗学观念所取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先贤通过改造传统"诗言志"论,为现代社会革命提供理论依据。其改造主要体现在:第一,反对"感物而动",强调人作为有主观意志的独立个体,不应随波逐流;第二,反对"志道合一",强调情感的抒发应是个体冲破群体的礼教规范,发出独立、自觉之声音。个体的"情"和普遍的"理"被割裂开来。但是,个人主义和社会革命的终极追求之间,存在内在的价值冲突,这导致以个人为中心的情感本体难以真正建立,产生理论上的混乱。因此,"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甫一开始,就是在以全新的逻辑重新阐释古典文学谱系,以致导致现代诗经学乃至文学史研究中的种种误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