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梦之 姚成增[2] 贾美君[2] 阮小芬[2] 徐燕[2]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200021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21
出 处:《光明中医》2016年第19期2894-2897,共4页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273959,81403352);上海市科委项目(No.12401901402);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No.zy3-cccx-1-1001);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重点病种建设项目(No.zxbz2012-08);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No.J1103607)
摘 要:慢性心衰作为各种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及终末期表现已被全世界重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已经取得一定疗效,尤其是在控制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等方面,疗效显著。但目前,中医对慢性心衰证候规律的认识多源于个人经验判断及简单的病例总结,尚缺乏全面认识。故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医对慢性心衰治疗标准化、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才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以推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现代化的进程。现主要从病因病机、证型、证素分布规律、心功能分级、客观指标4个方面对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分 类 号:R259[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