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治理的联结形态:基于历史演进逻辑下的超越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义强[1] 胡军[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武汉430079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9期70-79,共10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村民自治中的重难点村治理研究"(09BZZ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推动基层民主发展"(11&ZD0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11JJD840007)

摘  要: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决定了治理的复杂性,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不能仅着眼于当下,更需要从历史的脉络中梳理有利于推进治理的要素。治理是一种要素的集聚,更是一种要素的联结。在封闭的状态下,农村社会形成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稳定性联结形态的建构;而在开放条件下,由于消解性力量往往大于联结建构的力量,农村社会难以形成一种稳定的联结形态,也难以保证治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因此,未来农村的社区治理,关键不在于建构某种单一的联结形态,而在于建构一种复线的弹性联结,这是一种多层次、多样化的联结形态,对于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中国农村治理 农村治理现代化 社会联结 历史演进逻辑 

分 类 号:D422.0[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