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青少年社交焦虑解释偏差矫正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萧潇[1] 朱春燕[1] 余凤琼[1] 张蕾[1] 汪凯[1]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合肥230032

出  处:《中国学校卫生》2016年第9期1415-1417,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232717)

摘  要:目的了解高社交焦虑聋哑青少年的解释偏差现状,为解释偏差矫正对聋哑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在合肥市某特殊学校筛选高社交焦虑水平聋哑青少年50名,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名。用计算机化的解释偏差矫正程序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为期5周的干预,对照组安排非干预性质的简单任务。2组在干预前后都采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SAS-A)测量社交焦虑水平,采用自编问卷评估解释偏差状况。结果正、负性解释偏差和社交焦虑水平上,组别、时间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性解释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前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3,P<0.01);干预组前测得分[(61.32±5.08)分]高于后测[(51.24±6.80)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7,P<0.01),对照组内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解释方面,组间前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0,P<0.01);干预组前测得分[(52.08±4.42)分]低于后测[(62.20±7.26)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64,P<0.01),对照组内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交焦虑方面,组间前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4,P<0.01);干预组前测得分[(46.40±5.70)分]高于后测[(39.96±5.78)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4,P<0.01),对照组内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社交焦虑聋哑青少年存在负性解释偏差,解释偏差矫正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聋哑青少年的负性解释偏差和社交焦虑状况。

关 键 词:焦虑 精神卫生 学生  

分 类 号:R395.6[哲学宗教—心理学] R749.72[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