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邵灵敏[1] 刘仁忠[1] 简志宏[1] 胡灿[1] 刘佳[1] 秦兴平[1]
出 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年第5期489-492,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基 金:武汉大学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42016kf0128)
摘 要: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34~72岁,平均46.5岁,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表现为突发头痛13例,脑神经受累5例,癫痫发作3例。患者的Hunt-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1例。术前采用CTA和(或)DSA共检查出24个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采用扩大翼点入路15例,远外侧入路5例,枕下正中入路1例。24个后循环动脉瘤均成功夹闭。随访6~18个月,平均13.5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本组患者恢复良好15例(71.4%),轻度残疾4例(19.1%),重度残疾2例(9.5%)。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早期控制载瘤动脉、充分利用脑的自然间隙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脑干、脑神经、穿支动脉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