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规制视野下的食品职业打假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丁冬[1] 陈冲[1] 

机构地区:[1]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

出  处:《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6年第5期118-125,共8页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The Rule of Law Forum)

摘  要:职业打假人以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为切入点,获得10倍惩罚性赔偿为目的的打假行为,在进入司法领域后,呈现出明显的同案异判现象。立法者与司法者在惩罚性赔偿条款法律适用条件上的观点歧异、标签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制范畴的泛化、监管部门专业判断规则供给不足、行政法律思维和民事法律思维的混同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职业打假行为备受关注、争议背后,反映出各方对于食品职业打假明显利益驱动的担忧,以及对职业打假未真正关切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不满,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立法、执法和司法协同努力。

关 键 词:食品职业打假 惩罚性赔偿 同案异判 形式审查标准 实质审查标准 

分 类 号:D923.6[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