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
出 处:《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6年第5期118-125,共8页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The Rule of Law Forum)
摘 要:职业打假人以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为切入点,获得10倍惩罚性赔偿为目的的打假行为,在进入司法领域后,呈现出明显的同案异判现象。立法者与司法者在惩罚性赔偿条款法律适用条件上的观点歧异、标签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制范畴的泛化、监管部门专业判断规则供给不足、行政法律思维和民事法律思维的混同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职业打假行为备受关注、争议背后,反映出各方对于食品职业打假明显利益驱动的担忧,以及对职业打假未真正关切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不满,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立法、执法和司法协同努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