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段里成 庞博[1] 商庆银[1] 石庆华[1] 潘晓华[1] 吴自明[1]
机构地区:[1]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9期82-85,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1BAD16B04;2011BAD16B14;2012BAD14B14);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43ACF60011)
摘 要:研究双季稻"早籼晚粳"高产栽培模式高产形成机理及高经济效益形成原因,为"早籼晚粳"高产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广福村进行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早籼晚籼"和"早籼晚粳"2种高产栽培模式,通过调查、取样、测产等方法,对这2种栽培模式的周年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晚粳稻生育期比晚籼稻生育期更长;早稻不同种植模式间有效穗数以"早籼晚粳"高产模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多,且差异显著;"早籼晚粳"高产模式的晚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要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种植模式周年产量方面,早籼晚粳增产效果明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经济效益方面"早籼晚粳"高产种植模式收益明显,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约高4 000元/hm2。总体看出,"早籼晚粳"高产栽培模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栽培模式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