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运锋[1]
出 处:《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75-79,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基 金: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刑法解释限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SG52);上海政法学院“刑法解释协同创新研究团队”支持
摘 要:刑法理论习惯于对类推解释的成因、类推解释的界分及如何防范类推解释等问题进行诠释,对类推解释形成路径关注不足。类推解释形成需从客观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及行为对象三个维度。分析有关解释结论的争议可知,基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构成类推解释、属于扩大解释、属于解释不当。类推解释的直接判断标准是规范文义,其他学理观点是类推解释的间接标准,前者是决定类推解释构成与否的标准,后者是对前者的检验和修辞。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