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
出 处:《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第10期51-60,共10页Chinese Rural Economy
基 金: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农村宅基地价值重构;区域差异与土地策略调整"(编号:15YJC790096);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宅基地隐性价值显化与区域建设用地优化策略"(编号:W2015177)的资助
摘 要:本文从完全机械化耕作情形下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关系入手,结合边际收益理论测算了中国耕地劳动力承载量的上限、下限以及劳动力承载量的保障规模和稳定规模,以此为标准检验了中国耕地劳动力承载量和劳动量承载量的适度性。结果表明,2001~2014年,中国耕地劳动力承载量呈稳定下降趋势;从2006年开始,农业劳动力在农业部门所得收入足以满足其负担人口(含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在2013年之前,农业劳动力的工作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中国耕地实际承载的劳动量大于耕地可承载的劳动量,过多低产能农业机械的投入是造成耕地实际承载的劳动量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劳动力将在非农业部门较高工资的吸引和耕地承载的劳动量过剩所产生的挤出效应的影响下,持续向非农业部门转移,这一发展趋势与中国推动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