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9期80-85,共6页Fujian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12&ZD1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本与自由: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14BZX0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本论>的政治哲学解读"(13YJA720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但这时马克思的批判逻辑是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异化逻辑",这一逻辑还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人道主义",还缺乏对资本主义深刻、全面的经济与历史分析。到了《资本论》时期,马克思的批判逻辑转变成了以"拜物教"为核心的"资本逻辑"。资本逻辑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抽象",比异化逻辑更客观、更理性,借助于它,马克思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深刻解剖和批判。从《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并未用"资本逻辑"否定"异化逻辑",而是实现了从异化逻辑到资本逻辑的"合理推进"。异化逻辑只有发展到资本逻辑才能获得其全部意义,而资本逻辑也只有借助异化逻辑才能完成其历史使命。
关 键 词:异化逻辑 资本逻辑 人道主义 科学抽象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资本论》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