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鋆[1]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出 处:《青年记者》2016年第30期36-38,共3页Youth Journalist
摘 要:2011年,互联网研究学者克莱·舍基(Clay Shirky)提出了“认知盈余”(Cognitive Surplus)概念并这样评价它的存在:“全世界累积的自由时间不断聚集而产生的新资源……全世界的认知盈余太多了,多到即使微小的变化都能累积成巨大的后果。”尽管他认识到了“认知盈余”大量存在,但对它是如何系统产生的,并没有详细阐述。笔者认为,“认知盈余”实质上就是网络媒体消费形态变化所带来的“注意力增量”,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比,已经发生了三种根本变化:第一,大众媒体受众的非媒介时间已经变成了网络媒体用户的媒介时间,第二,大众媒体与网络媒体同时并联使用;第三,网络媒体之间同时并联使用。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变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