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盈余是如何产生的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鋆[1]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出  处:《青年记者》2016年第30期36-38,共3页Youth Journalist

摘  要:2011年,互联网研究学者克莱·舍基(Clay Shirky)提出了“认知盈余”(Cognitive Surplus)概念并这样评价它的存在:“全世界累积的自由时间不断聚集而产生的新资源……全世界的认知盈余太多了,多到即使微小的变化都能累积成巨大的后果。”尽管他认识到了“认知盈余”大量存在,但对它是如何系统产生的,并没有详细阐述。笔者认为,“认知盈余”实质上就是网络媒体消费形态变化所带来的“注意力增量”,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比,已经发生了三种根本变化:第一,大众媒体受众的非媒介时间已经变成了网络媒体用户的媒介时间,第二,大众媒体与网络媒体同时并联使用;第三,网络媒体之间同时并联使用。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变化。

关 键 词:互联网研究 消费形态 媒体信息 并联使用 注意力分配 克莱 信息系统 网民规模 招聘网站 社交网络 

分 类 号:G206-F[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