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高校辅导员学刊>编辑部 [2]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 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10期144-148,共5页Leading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基 金: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招标项目"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SK2014A144);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XJJ13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辅导员的身份经历了单一的政工干部身份到承认教师身份允许评聘职称,到最终确立辅导员的"双重身份"的发展历程。确立辅导员的双重身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但是也给辅导员带来了身份定位的摇摆性、角色内容的冲突性、制度设计的矛盾性等弊端,这种制度设计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权宜性。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趋势来看,辅导员要从"双重身份"逐步过渡到职级分化和专业分化两个方向的发展,从而在保留双重身份定位合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使"双重身份"不仅成为过渡性"工作岗位"的特征,而且成为从业者自由自主选择的一个"职业"的特征。
关 键 词:高校辅导员 “双重身份” 职业化专业化 岗位 职业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