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 处:《当代文坛》2016年第6期145-149,共5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研究"资助;项目批准号:14AZD040
摘 要:当前,中国电影正在经历产业化转型,对"观众/票房"的考量逐渐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原则。在此语境下,一些长于执导作者电影的导演,近年来也转向了商业类型电影或在类型电影和作者电影之间进行探索,尝试新的创作范式。这两种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悖论性的合谋:电影作者一方面试图顺应产业化大潮,加入商业电影的创作,同时又试图在商业电影的范式中植入他们所习惯的个性化表达和先锋性探索。这种悖论使他们近年来的商业转型之路走得并不顺畅。笔者认为,这既是由于电影作者对电影产业化准备不足,也因为中国目前的电影产业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制片体制,无法对电影作者携优势文化资本僭越范式的冲动进行必要的节制,因而这些转型之作普遍存在着杂糅和"失范"。这些作品作为产业化转型的尝试,或许并不成功,但对于电影范式的探索而言仍具有积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2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