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儿化现象产生的历程和原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贤敏[1] 

机构地区:[1]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出  处:《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106-109,共4页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YY110)

摘  要:从"儿"语素的发展历史来看,"儿"最初为实词,是词根语素,后来衍化出附加语素(后缀)"儿"。文章结合对河南光山方言儿化现象的分析,认为汉语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非是受了北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卷舌音的影响,而是汉语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儿"由实词虚化为意义宽泛空灵的后缀,后缀"儿"语义的虚化伴随着语法功能的泛化,带来了语音的弱化,甚而黏附于前一音节并与之融合,汉语儿化现象就产生了。

关 键 词: 儿化 后缀语素 原因 

分 类 号:H172.1[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