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夏平[1]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遗产》2016年第6期56-67,共12页
基 金:2013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唐代官学教育与文学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YJA751051)成果之一
摘 要:从扬雄"五经含文"、王充"遵经为文",到刘勰"宗经""征圣"、颜之推"文章者源出五经",俨然形成一条唐前"文本于经"论述的清晰轨迹。但隋及初盛唐,"通经致用"观念占据主流,强调儒家经典的政治和伦理功用,"经"与"文"的关系被弱化。安史之乱削弱了李唐王朝对思想和学术的控制,新《春秋》学派兴起。他们力主"舍传求经",打破传统,标新立异,使经学研究多元化。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继承和发扬了新《春秋》学派的批判和怀疑精神,其经学研究为"经""文"重构创造了必要的学术条件。中唐私学兴盛和请益"论文"之风,是"六经皆文"观念兴起的文学环境。科举考试重策文,则是"六经皆文"观念生成的时代要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