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宾勇[1] 黄志勇[1] 张尊义[1] 张二雷[1]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武汉430030

出  处:《腹部外科》2016年第5期327-330,共4页Journal of Abdominal Surger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2293)

摘  要:良性胆管狭窄是由各种非肿瘤性因素导致的胆管纤维组织增生、瘢痕挛缩形成的胆管纤维性狭窄,多由医源性胆管损伤、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炎反复发作所致,其中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性狭窄尤为常见。肝门部胆管狭窄部位较高,治疗难度大,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高,是当前胆道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发生的常见原因及其发生机制,胆管狭窄的诊断、分型及其与恶性狭窄的鉴别,并详述了胆肠吻合、自体组织修补及内镜下治疗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优缺点和适应证。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病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目前难以形成单一固定的治疗模式,应根据不同病因及分型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 键 词:良性胆管狭窄 肝门 病因 诊断 治疗 

分 类 号:R657.46[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