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梁宾勇[1] 黄志勇[1] 张尊义[1] 张二雷[1]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武汉430030
出 处:《腹部外科》2016年第5期327-330,共4页Journal of Abdominal Surger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2293)
摘 要:良性胆管狭窄是由各种非肿瘤性因素导致的胆管纤维组织增生、瘢痕挛缩形成的胆管纤维性狭窄,多由医源性胆管损伤、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炎反复发作所致,其中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性狭窄尤为常见。肝门部胆管狭窄部位较高,治疗难度大,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高,是当前胆道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发生的常见原因及其发生机制,胆管狭窄的诊断、分型及其与恶性狭窄的鉴别,并详述了胆肠吻合、自体组织修补及内镜下治疗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优缺点和适应证。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病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目前难以形成单一固定的治疗模式,应根据不同病因及分型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3.2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