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耕玉[1]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16年第11期51-57,共7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摘 要:本文尝试对百年来新诗尚未解决的语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诗要回到语言本体的论点。诗的语言魅力,首先表现在诗人对汉语的精到把握与独特创造,而一切内心意识、先知先觉以及意义发现,只有包蕴于语言创造中才具有诗学价值。由于诗意与诗形的剥离积弊已久,带来当代诗语言美学建构的难度与困惑。汉诗的语言美学建构依赖于对具体诗形的文本分析,特别要关注和探讨生长的"形",需要在语言意识更新的语境中,发掘并激活汉语诗美的基因。现代诗意的"能在"与口语化书面语,使诗歌文本创造具有新的可能性。本文提出美的逻辑,旨在探索现代诗性体验的语词结构逻辑的有效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