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专利保护强度关系的新见解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尹志锋[1] 周敏丹[2] 

机构地区:[1]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出  处:《经济学家茶座》2016年第2期118-122,共5页Teahouse for Economists

摘  要:一、专利保护是一把“双刃剑” 之所以说专利保护是一把“双刃剑”,源自其制度设计的初衷:由于技术知识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需要给予技术知识以产权保护,以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发生。专利制度通过赋予专利权人在一定时期内垄断其技术知识的权利,来帮助其回收创新的成本,从而激励发明人进行持续的创新活动,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技术知识,这是专利保护的创新激励效应;与此同时,专利权人对专利技术的长期垄断,以及专利被频繁地用作抵制竞争对手的策略性工具现象,会给社会带来无谓损失,不利于社会整体福利和效率的提升,这是专利保护的垄断低效效应。最优的专利保护强度应在垄断产生的静态损失和促进创新产生的动态收益之间取得平衡。

关 键 词:专利保护 经济发展水平 强度 社会整体福利 “双刃剑” 技术知识 专利权人 专利制度 

分 类 号:F127[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