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伟[1]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90-94,共5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本质上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人类提升认知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其具有"交往行为"特征的认知演化过程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兴趣"为其导向阶段,其中三种"理性兴趣"分别引导着交往的三个方面;"理解"为其发展阶段,理解是交往的目的,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满足"交往性资质",即"语言的有效性原则":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理性"为其深化阶段,仅满足"语言有效性原则"的交往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相互理解,只有将理性融入交往的工具和背景中,才能真正实现交往的合理化。上述三个阶段紧密关联,最终形成一个"兴趣-理解-理性-兴趣"的循环认知过程,唯此才能达成哈贝马斯构建"带有实践意向社会理论"的理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