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途径对节节麦的远距离传播能力研究初报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袁立兵[1,2] 耿亚玲[2] 王华[2] 杜鹏程[2] 浑之英[2] 潘文亮[2] 

机构地区:[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

出  处:《中国植保导刊》2016年第11期31-34,共4页China Plant Protection

基  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22);河北省财政专项(F16C10005)

摘  要:研究了4种途径远距离传播节节麦的能力。结果表明,商品麦种是节节麦最重要的远距离传播途径,携带率为20%,平均携带量0.51个小穗/kg;联合收割机携带量随疫区节节麦发生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部位携带量不同。割台、粮仓(含卸粮筒)2个部位携带量最大;小麦秸秆和收获的籽粒可以大量携带节节麦种子,但其一般不直接进入农田,危险性略低。

关 键 词:节节麦 传播 植物检疫 冬小麦 

分 类 号:S451.1[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S41-3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