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视域下的财税制度改革与传统国家治理——以东周秦汉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童光辉[1] 范建鏋[2] 

机构地区:[1]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出  处:《财政监督》2016年第22期30-37,共8页

摘  要:作为系列研究,笔者试图通过财政史研究来论证一个理论命题:"公共性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古代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在东周秦汉之际,随着西周传统宗法封建制的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编户齐民"体制上的皇帝郡县制国家;同时,一个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国财政"也开始定型并不断强化。毋庸讳言,这种在个体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国财政"是一种典型的非市场经济财政,但其内在运行机制和运行格局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公共性。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财政公共性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国家如何称职地履行社会管理者职能,在有效提供各种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同时处理好小农经济与大国财政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既是关系到王朝兴衰更替的根本问题,亦是后人总结和反思历史经验的关键所在,对于当前的财税制度改革和现代财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 键 词:财政 公共性 中国财政史基础理论 

分 类 号:K23[历史地理—历史学] F812.9[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