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出 处:《财政监督》2016年第22期30-37,共8页
摘 要:作为系列研究,笔者试图通过财政史研究来论证一个理论命题:"公共性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古代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在东周秦汉之际,随着西周传统宗法封建制的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编户齐民"体制上的皇帝郡县制国家;同时,一个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国财政"也开始定型并不断强化。毋庸讳言,这种在个体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国财政"是一种典型的非市场经济财政,但其内在运行机制和运行格局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公共性。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财政公共性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国家如何称职地履行社会管理者职能,在有效提供各种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同时处理好小农经济与大国财政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既是关系到王朝兴衰更替的根本问题,亦是后人总结和反思历史经验的关键所在,对于当前的财税制度改革和现代财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