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近代中国国民性话语的错位演进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海军[1] 

机构地区:[1]南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174-179,共6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ZW108);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WX025);南阳师范学院专项项目(ZX2014031)

摘  要:以严复、梁启超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国民性话语之演进,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比较发现到形态批判到追溯根源再到试图重建的思想史进程。鲁迅的国民性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与此相似的逻辑演绎过程,并且每个阶段皆受到晚清国民性话语直接或间接影响,从而导致两套话语内在逻辑结构方面的相似性,但其"立人"方案的提出以及对域外思想资源的汲取,使得鲁迅的国民性话语逐渐摆脱了梁启超等晚清人物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发现与关注,成为鲁迅国民性话语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归宿,某种意义上也昭示着"五四"国民性话语的理论形态和整体特色。

关 键 词:鲁迅 国民性话语 结构相似 价值悖论 

分 类 号:I21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